桂花為木樨科、木樨屬,是中國特有植物,也是我國傳統(tǒng)十大名花之一。因其葉脈如圭而稱“桂”;因它材質致密、紋理如擇,又叫木擇;是木擇科的一種常綠木本花卉植物.桂花樹形美觀,終年翠綠,枝葉繁茂,花小而芳香,其古樸典雅,清麗飄逸的風格,深受人們的喜愛,可謂“獨占三秋壓群芳”。自古以來,桂花被當作吉祥、友誼、高雅的象征,互相饋賺。桂花幽香而不露,秀麗而不嬌,清雅高潔,香氣濃郁,以其獨有的花香受到人們的青睞,深受歷代文人墨客的喜愛,留下了一大批詠桂佳作,如李商隱的“昨夜西池涼露滿,桂花吹斷月中香”,李賀的“聯(lián)翩桂花墜秋月”,虞儔的“桂子飄香月中聞”,把月和桂的形態(tài)、神態(tài)、儀態(tài)和情緒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默頌著這樣的詩句,好似身臨其境,忘卻了外面嘈雜的世界。
桂花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自古以來,人們談到桂花,常把桂花樹和月亮聯(lián)系在一起,傳說月亮里有一座廣寒宮,寂寞的嫦娥仙子住在官中,宮里長著一棵挺拔高大的桂花樹,樹身高達500余丈。所謂“月中有丹桂,自古發(fā)天香”,指的是這棵桂花樹。其桂樹,高五百丈,生長很快,不砍宮里容納不下。于是,玉皇大帝便命一個學仙修道觸犯了天規(guī)的西河人吳剛,天天去砍那棵桂花樹。但是,由于它的愈合力和再生力都很強,隨砍隨合,總不能伐倒.從此,吳剛也只好長期過著“金風玉露伴素月”的生活。千萬年過去了,吳剛總是每日辛勤伐樹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樹卻依然如故,生機勃勃,每臨中秋,馨香四滋,只有中秋這,吳剛才在樹下稍事休息,與人間共度團圓佳節(jié)。毛澤東的詩詞“問訊昊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源出于這一典故。
栽培方法:桂花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但有一定的耐陰能力。宜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砂質壤土中生長,不耐干早瘠薄,在淺薄板結貧瘠的土壤上,生長特別緩慢,枝葉稀少,葉片瘦小,葉色黃化,不開花或很少開花,甚至有周期性的枯頂現(xiàn)象,嚴重時桂花整株死亡;種植地區(qū)平均氣溫14~28℃ , 7月平均氣溫24~28℃,1月平均氣溫好0℃以上,濕度對桂花生長發(fā)育極為重要,要求年平均溫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特別是幼齡期和成年樹開花時需要水分較多,若遇到干旱會影響開花,強日照和蔭蔽對其生長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時光照。
澆水:做到適時適量的澆水,掌握“見干、見濕”,不干不澆、澆則澆透,一般夏季澆早晚;冬季中午澆;掌握“二少一多”,即新梢發(fā)生前少澆,陰雨天少澆,夏秋季干旱天氣需多澆。
施肥:春季發(fā)芽后,約每隔10月一次施用充分腐熟的稀薄餅肥水,促使萌芽發(fā)枝。7月份以后施以稀薄的腐熟雞鴨糞水或魚雜水,或在上述肥液中加入0.5%過磷酸鈣,促進發(fā)芽分化。9月初施后一次以磷肥為主的液肥,則桂花生長茂盛,開花多、味香。如果施肥不足,特別是磷肥不足,則分枝少,花也少,而且不香。
繁殖:桂花可用播種、靠接、切接、壓條、扦插等方法繁殖,一般以靠接和扦插繁殖為主。靠接的砧木為小葉女貞,接合后當年可開花,靠接時間多在夏季進行。采用扦插方法可以繁殖大量桂花苗,時間多選擇在樹液即將流動的2月,為促進生根,防止病害,插穗在扦插前1個月用800~1000倍敵百蟲藥液噴灑,插前10~15天再用石灰水,臨扦插前用100ppm的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條基部8~10小時.插稼入土深2/3,扦插后立即澆透水,并經常保持一定的濕度,還可在苗床上方設立遮陽網。約2個月后即會生根。第2年移植一次,第3年可以出圃栽種。盆栽桂花,夏季可置庭院陽光之下,不需遮蔭,冬季在一般室內即可越冬。
剪枝:一般在花后或早春芽萌動前要進行,主干過高,樹形欠佳的,宜在主于高度的2/3~3/4處,將整個梢部的枝條剪去,以刺激主干基部另萌新枝;對于樹冠過寬、長勢過旺的,宜剪去上部的強枝,保留弱枝,以促進整株枝條的均衡生長;對于枝條過密、長勢一般的,則宜進行細心疏剪,適度留枝,以促使其生長壯實。
病蟲害及防治:有枯斑病、煤煙病、炭疽病、褐斑病、葉枯病等病害和黑刺粉虱、介殼蟲、桂花葉蟬、蚜蟲等多種蟲害發(fā)生。在通風透光不良的條件下,危害更加嚴重,要對癥下藥,及時加以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