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綠化苗木價格,與前幾年高潮時相比,幾乎跌了一半。筆者與本地一些苗木種植大戶座談時,他們一致認為,自14年以后,由于各地市政工程縮減,對苗木的需求量下降了許多,隨之而來是價格的暴跌。這種現象雖然讓他們損失不少,但由于是大勢所趨,即使是收入減少,也只能認了。另據業內人士介紹,現在的苗木價格確實是比前幾年下降了一大半,但這卻是苗木行情在經歷了10多年瘋狂后的正常回歸。這樣的回歸,既有其理性,也是市場走向正常的表現。 價格下跌 體現市場規律 在前不久開幕的濱州惠民縣第五屆黃河三角洲綠化苗木博覽會上,苗木價格再次表現得十分悲慘。在沭陽長景園林苗木銷售有限公司的展位前,雖然所處位置有些偏、展位不太大,卻有不少人前來咨詢。但在顧客咨詢時,只要一提起價格,參展商會顯得有些無可奈何:“現在一棵3厘米粗的白蠟,在12年的時候能夠賣到五十塊錢,今年只能賣兩塊五,價格懸殊太大了!”在另一個攤位上,主要展銷一些速生白蠟的品種,苗木的直徑大多在5厘米以內。展銷商張總說:“利潤下降太厲害了,以前能賺八毛,現在只能賺一毛。主要是直徑在7厘米以下的小苗價格下降得厲害,12年時,5厘米的白蠟,一棵賣1元,現在10元賣。” 沭陽縣大的苗木生產企業,長景園林張總介紹說,現在的苗木價格確實不如以前,但主要是小苗的價格縮水嚴重,大苗的價格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以白蠟為例,一棵直徑8厘米的白蠟仍能賣到300元,厘米的白蠟能賣到4500元,25厘米的白蠟能賣到7500元。張總表示:“山東的綠化市場接近飽和,對苗木的需求量日益減少。但是,西北地區風沙多,需要很多防沙苗木,那里的需求量較大。我曾經去過甘肅、寧夏等地,那里漫天黃沙,一望無際,我們山東與甘肅同緯度,生產的苗木那里也適用。比如15年,我賣到甘肅省50萬棵防沙苗,而且價格比山東市場上高許多。” 據張總介紹,他們公司的主要市場在京津冀和內蒙古、新疆等地。“河北要建綠色長廊,前段時間我剛和河北省林業廳簽了萬棵工程苗木的合同,在價格上也高出本地。在目前山東苗木產地價格大幅下降的情況下,苗木生產者應多到外地跑市場、搞營銷,這樣才能賣出好的價錢。”李金波說,像京津冀一體化、北京與河北張家口合辦冬奧會,對工程苗木的需求量比較大。 據山東省林木種苗協會有關人士介紹,在00年前后,由于楊樹苗熱、新品種熱的出現,凡是生產和經營苗木的都賺了錢。苗農提著一個編織袋到北京買苗,回來后賣掉,一趟能賺5000元。除此之外,行業的另一個爆發時期是08年-10年,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濟南全運會以及各地綠博會、花博會等一個接一個地舉辦,對苗木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這個時候又遇上房地產熱,小區的綠化需求量也非常大。因此苗木貴了、行業火了,很多人眼熱紛紛涌入該行業,隨之苗圃面積也大幅增加。14年以后,各地市政工程縮減,對苗木的需求量下來了,所以隨之而來的是價格的暴跌。據預測,小苗價格的低谷將會在17年出現,但這種現象,是一種理性的回歸。當然,這種坐過山車般的價格回歸,苗木產地和苗農在心理上肯定難以接受,但不接受也沒有辦法,一切由市場說了算,這也是市場規律作用的結果。 長期向好 發展尚需理性 針對目前市場上的苗木價格走低現象,人們往往把原因全部歸因于國內大環境的影響。如國家經濟增速放緩、房地產行業持續低迷、市政工程減少,導致綠化工程量減少,綠化苗木需求量降低等,以上這些因素確實對苗木價格影響很大。但是,應該理性看待苗木市場價格的漲跌,苗市由熱轉冷,除外部環境影響外,重要的是苗木產業自身的問題,是苗木產業盲目擴張規模和長期產品結構失衡導致的后果,同時也有著市場規律運行的必然性。 具體分析,個原因是整個產業的產能過剩。產能過剩導致整體價格回歸到理性,原來是暴利,現在是回歸到了理性階段。據苗農分析,現在的效益有1/5是虧損的,有2/5沒什么效益,只是占了一些勞動力的費用,還有2/5是盈利的。第二個原因是經濟下滑加劇了苗木產業的供需矛盾,特別是整個經濟形勢上升趨緩,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近年來都在壓縮綠化的投入。比如,近兩年房地產業的發展情況不好,原先整個產業25%用于房地產綠化,目前有%的比例用在房地產綠化上很可觀。而且夏季也到來了,苗木的需求量也極劇減少。 我們知道,苗木產品因為牽涉到綠化環境等治國理政的根本問題,所以國家在政策上只是進行宏觀調控,確保供給的數量有保障,而且價格比較平穩。有經濟學家曾說,綠化苗木價格直接影響苗市發展,而現實情況也差不多。由于中國的苗木種植大多數走綠化苗木的線路,且今年價格波動十分劇烈,對整個苗市的影響確實不小。所以,苗木產品的利潤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這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當然,自15年以來,國家在經濟上出臺了一些相應的措施,目前來看機遇是大于挑戰。因為現在國家正積極強化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加大力度進行城鄉綠化,要搞大規模國土綠化運動,同時還啟動了防護林建設的規劃,所以從今后一個時期看,苗木行業所面臨的機遇大于挑戰。 但從長遠看,整個產業還是要保持審慎樂觀,不能太盲目。各地在引導苗農發展當中,還是要從調整結構、提高質量、練好內功入手,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此外,相關部門還應該在建設苗木信息化公共平臺、培植種苗行業龍頭等方面進行努力,從而帶動當地種苗行業的理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