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在世界經濟劇烈動蕩,中國經濟深度調整的背景下召開的。會議深入分析了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在認真總結16年經濟工作的基礎上,對
17年經濟工作做了部署。本文試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苗木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發展”的指導意義兩個維度進行解讀。 一、苗木供給側結構改革要淘汰落后產能,發展中高端產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國苗木產業快速發展了幾十年,種植面積逾兩千萬畝,苗木存量達數百億株。近幾年,市場需求疲軟,產銷經營幾乎滑到了低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究其原因,除受經濟新常態和增長減速的大環境影響外,與苗木產業結構失衡、同質化嚴重,產銷方式落后、產品品質及服務的有效供給不足有很大關系。 內容為王的時代,產品本身(包括品種、規格、質量、適應性等)是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重要指標,消費升級后更是如此。苗木產能過剩,去庫存要搞清楚一個概念:什么是庫存、怎樣才叫去庫存?苗木有商品價值和市場需求,只因數量上供過于求,一時消化不掉的,屬于去庫存的范疇。那些質量極差,沒有任何商品價值的垃圾苗,與去庫存毫無干系,也不是我們關注的對象。苗木供給側結構改革要做加減法,正常的狀態是有增有減——過剩的(包括面積數量)減下來,無價值的出清消化掉;供應不足的擴大生產,增加供給。 苗木生產不能只追求數量,而沒有質量。產品不能滿足市場和用戶的需求,雖多無益。同質化的低端產品,在產能過剩時代如同垃圾。如果沒有差異化經營,大家一窩蜂都去種一個品種,多一個種植者多一個市場”陣亡”的名單。 我國園林市場和消費需求而言,除個別地區外,大量使用低端苗木進行大規模增加綠量的階段已經過去,現在無論是苗木生產端還是用戶需求端,都形成了產品與市場分層的格局:低端市場需求萎縮,中端市場需求一般,高端市場需求旺盛。產業現實情況是:低端產品嚴重過剩(賣難),中端產品同質競爭(滯銷),高端產品十分短缺(買難),產品結構與供求關系嚴重失衡。 所謂高端產品,一般指珍稀、生長周期長、大規格、造型優美或樹形獨特、高價格值的苗木,也包括新優彩果樹種和具有生態功能的苗木。當然,高端苗木不能簡單理解為只是珍稀價高,更主要的是看它的標準化程度和品質是否達到較高的水平。從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和上海迪斯尼樂園對苗木品質的超嚴要求,以及大型的市政項目和高端房產別墅酒店等景觀應用看,高端苗木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如杭州G峰會景觀改造提升,有百萬株高端苗木“登場亮相”。在市區和街道主入口、峰會主會場、西湖館以及空中花園等重要場所節點,均大量使用了大規格高品質叢生喬木、原冠苗和優美的造型景觀樹等高端苗木。 目前苗圃中低端產品存量過大,所謂“產能過!狈e壓的主要是普通和速生的低端苗木,優質高端苗木依然十分緊缺,遠不能滿足市場和用戶需求。全行業而言,真正有規模、大規格、標準化、高品質,能批量持續供應的高端苗木十分稀缺。通過對一些大的房產商和園林施工企業苗木采供主管交流,了解到一個樓盤和景觀綠化項目開始,他們的是采購不到適用的苗,批量采購或有特殊功用的高端苗木更難采購到。杭州G主會場空中花園的高端造型苗,采購人員跑了12個苗場才采購到,上海世博會及上海迪斯尼樂園景觀用苗品質要求幾近苛刻,那些自然形態的原冠喬木,施工企業都是在苗木產區千挑萬選,有的還提前選購入圃儲備。這些案例告訴我們,從供給側結構改革入手,改變粗放生產經營模式,優化產品結構,用用戶思維、產品思維和市場思維解決用戶“痛點”,打造產品“尖叫點”和創造市場“引爆點”,乃是時代和產業發展的現實要求,也是苗木產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應有之義。如果我們的苗木企業能夠調整心態,加強科技研發和中長期投入,花大力氣培育中高端、尤其是高品質苗木,像工業設計一樣設計苗木產品,以“工匠精神”把產品做到,進行高端苗木產品專業定制,則不僅能在產品結構優化和產銷模式創新上取得突破,而且會有更多的商業機會,市場空間及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因此,苗木產業調整結構和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其根本路徑在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淘汰落后產能、降解過剩庫存,發展中高端產品,增加有效供給,推動苗木“三去一降一補”取得實質性進展,實現產品和消費同步升級。 二、苗木產業要依靠創新驅動,實現產業提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強品牌建設,增強產品競爭力。注重用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苗木產業屬于典型的傳統產業,具有門檻低、管理粗放、產銷方式原始落后,缺乏品牌、技術和標準等特點。因此依靠創新發展,實現產業升級非常必要。 從經營的角度看,苗木產業的創新發展,應從品種技術和產銷模式上著力。 1、品種創新 首先強調品種,是因為苗木產業有一個非常重要,也是迄今沒有解決的問題,是苗木的品種化。品種化是苗木產業提升的一個大問題。我國的園林苗木生產面積和產銷量上是世界大的,但在苗木研發和品種化上卻遠落后于發達國家。中國苗木產業要發展提升,品種化是繞不過去的坎,從某種程度上說,沒有品種化沒有苗木的產業化和現代化。從技術與經營角度評判,不解決苗木品種化以及新優品種的研發、生產和推廣應用問題,行業再做一百年也是落后的。我國有3萬多種高等植物,但在園林苗木,尤其是大喬木方面,幾乎沒有實現品種化。非常希望能夠在引進國外優勢園藝樹種的同時,從鄉土樹種中不斷選育和推出屬于中國原創的園藝品種,尤其是能做行道樹的觀花觀葉觀果喬木品種,讓鄉土樹新優品種成為苗木市場的“寵兒”和景觀應用的主角,這樣方能對得起中國“世界園林之母”的稱譽。 在苗木產品創新上,我們認為除新品種和不同品種的自然差異外,從應用的角度還包括同品種苗木的不同形態和功用差異,如規格大小、獨干多干、分枝高低、寬冠窄冠以及不同風格的造型等方面的差異化生產。如果每一家苗木生產企業都能根據自身條件對目標市場準確定位,做出具有個性特色的產品及其產品系列,實現了差異化和產品創新。 例如我國的闊葉喬木基本都是寬冠、大冠的,而歐美國家有很多窄冠苗,如意大利萬木奇的廣玉蘭,美國的櫸樹、豆梨等。這些窄冠苗并不是靠修剪,而是培育的品種本身具有的特性。窄冠苗的優勢在于,樹冠所占空間小,其單位面積產量較高,起苗裝卸運輸比較便利,工程應用中抗風能力強,并且具有獨特的觀賞效果。我們可以想象,在一個滿大街都是寬冠行道樹的城市里,有一條或幾條街區,有不同品種的窄冠喬木行道樹構成獨特的風景線,那會帶來怎樣的視覺沖擊和審美效果?這毫無疑問也會給用戶創造價值。 目前我國苗木品種總體上偏少,一些傳統的老品種還在唱主角。與發達國家豐富的苗木品種及其應用相比,我們新品種研發差距不小,但發展空間很大。北方、西北地區常用的苗木品種大類只有幾十個,上海綠化品種只有八九百個,廣州也只有一千多個,常用行道樹只有一百多個品種(準確的說是只是“樹種”)。如果能在現有基礎上增加一個或幾個品種,能從供給端源頭發力,不僅可增加植物多樣性和豐富景觀應用,也能提升苗木產業的研發和創新能力。 2、產銷模式創新 現在行業有一個普遍問題,是產品生產與工程應用供需脫節。產銷模式原始落后,在工業品營銷的3.0時代,苗木銷售還處于1.0階段,大多是由經紀人采用“現買現賣”和“零打碎敲”的銷售方式。苗圃如能與用苗單位建立產銷合作關系,形成訂單生產、定向培育、定向采購的產銷模式,則是行業的一大進步。這樣可使苗木企業有目標按計劃生產,避免盲目生產造成產品滯銷積壓的風險,而用苗單位的供應來源也有穩定保障,從而減少購銷環節,降低運營成本,實現互利雙贏。由于行業大環境的影響,以及社會誠信體系的缺失,訂單生產的模式在國內還很少見。其實在發達國家,訂單生產早已司空見慣,非常成熟。苗木生產商與苗木用戶供需對接,在年初年尾把訂單做好,按訂單安排生產,按合約規定發苗收苗,根本不用費勁去推銷產品,與我們靠發廣告和展會搞推銷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