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良種化 1、選擇國家、地方審定或經過實踐檢驗的良種。因為它有更好的觀賞性、抗逆性,有更強的市場生命力。苗木生產,首先也是重要的是選擇種植的苗木種類,這直接關系到你是賺是賠,賺多賺少。行業過于關注少數幾個種類,如速生、彩葉等,對于黃連木、紅果冬青、文冠果、苦楝、元寶楓、烏桕、楓香等有潛力的鄉土樹種關注不夠,也很少有人再從這些種類中選育良種,使用的還是老樹種。 還要注意的一點是良種也是有期限的,有些以前的良種會隨著時間的改變、人們需求的變化不再是良種。像不久前北京公布了《北京市主要常規造林樹種目錄》,以前作為良種的北京楊、加拿大楊、黑楊等10多個品種退出了北京綠化舞臺,新加入麻櫟、花楸、蒙椴、楓楊等樹種。 2、綠化趨勢是多樣性、群落性和生態性,功能性樹種將會受到重視。(1)利用人們的審美獵奇心理,選育生產干、枝、花、葉、姿奇特的品種。(2)抗旱、節水、少病蟲害、抗污染的具有環保內涵的鄉土植物。(3)耐旱、抗寒、耐熱、抗鹽堿等抗逆性強,有防護效果,能在立地條件較差的地區綠化的樹種。(4)面向特殊綠化空間的抗性強、生長慢、低維護的樹種。(5)滿足新農村建設需要,兼具生態效益的經濟林樹種。 隨著國家對環境治理力度加大,功能樹種市場也將越來越大,像北京一些單位展開了吸收PM2.5樹種的選育工作,這將來是一個很大的賣點。 國外也一樣。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園藝學教授查爾斯·霍爾博士說,當前大多數歐美城市選擇花卉的原則,是功能性原則,花卉品種必須具備一定的功能價值,如凈化空氣、降低噪音、減少城市光污染等。美國保爾集團總裁安娜·保爾認為,在全世界范圍內,消費者看待花卉的方式正在轉變,功能性、實用性已經與視覺美占據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人們衡量一種花卉價值的標準,將從簡單的“美麗或不美麗”,轉到它是否會給室內帶來更清潔的空氣,能否讓庭院更加易于打理,能不能摘下幾片葉子給蔬菜沙拉來點不一樣的味道。 (二)設施化 1、設施化是降低成本、提率的有效措施。比如苗圃里安裝一套灌溉設備,隨時可以澆灌,而且可以根據天氣和苗木生長情況“按需供給”,比傳統的大水漫灌更科學合理。現在一些地區長期干旱的天氣越來越頻繁,有灌溉設施后,通過抽取地下水,可有效避免旱災。日本人工很貴,苗圃用工很少,一般幾個人,主要靠機械提率。苗圃大的設備有攪拌機、裝盆機、起苗機、吊車等,小的有打藥機、梯子、修剪工具、綁縛苗木的塑料桿等,澆水都是噴灌或滴灌。 2、沒有設施化沒有真正的標準化。現在越來越多的苗圃提出或正在實施標準化生產,但這只是“粗線條”的標準化。原因很簡單,在生產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影響太大了,比如土地肥力不均、樹坑大小不一、修剪工人手法各異等,都會對樹木生長造成不同的影響。要想進一步提高標準化程度,需要大量使用各類機械、設施,減少因人工操作產生的差異。 以我國現有的加工制造水平,做出苗圃專用的設備設施并不是很難,只要苗圃和加工制造企業多合作,是有能力制造出性價比高、實用性強的機械的。行業對此的重視程度也不夠。誰能在這方面有突破,誰能取得成本控制上的主動。 (三)專業化 專業化重要的兩點是科學化和精細化。當前我國苗木行業進入門檻低,苗木質量參差不齊,因為綠化市場沒有嚴格的質量驗收規范,所以各種質量的苗子都能賣出去。近幾年資金進來了,苗圃面積上去了,但很多人的經營方法和理念上仍存在不少問題,較之前幾波苗圃擴張,除了株行距拉開有所改進、一些較有特色的專類苗圃出現之外,目標定位、品種及其適應性、商品化標準、投入產出周期、市場容量、種植管理技術與操作能力、打通銷售渠道等諸多方面均未見改善,仍有所欠缺。一句話概括是,專業化不夠。既普遍缺乏專業知識,精細化管理也不足。現在盡管有的苗圃面積很大,幾千上萬畝,但技術力量和銷售力量都很薄弱,只能稱苗圃,難稱企業。同時,專業化的藥、肥、除草劑等也很缺乏,還是用大田作物的。 與發達國家相比能說明問題。像日本很注意基礎的東西,突出的是苗圃地的土壤。日本地栽苗的土壤,有點像我國種蔬菜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很高。肥料用的是苗木專用的緩釋肥。意大利的萬木奇公司使用的是無菌種苗、石子鋪層阻隔地下病菌傳播及科學的水肥管理等措施。結果他們苗圃的病蟲害非常少,而我國離開農藥沒法種苗子。 (四)網絡化 網絡化的重要性體現在行業各產業環節的銜接上。產銷脫節、設計施工用苗不協調,是園林花木行業多年的痼疾,病因在于各產業間缺少“橋梁”。園林花木行業整體科技水平不高,科技支撐薄弱,可是有限的科研力量,因為體制等方面原因,也不能很好地用到生產上,實在可惜。還有很多大苗圃的銷售問題,也是因為產銷間缺乏好的平臺,作為一股主要銷售力量的花木經紀人也多是區域性的,尚未形成性網絡。網絡化還有一層意思是對互聯網的應用,在消費品市場這個已經很成熟。花木行業因為產品標準化、運輸等問題,電子商務發展緩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