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12月5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發布消息稱,將啟動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的決策部署,北京各區將梳理出4398公頃可實施留白增綠任務的地塊。 綠化國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基礎。剛閉幕不久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記者發現,12月以來,包括北京、安徽、青海、江西等省區發布了新一輪綠化造林計劃,其中北京將開展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行動”。 各地為何如此積極地啟動新的造林計劃?事實上,綠色發展已經成為考量當前經濟發展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之一。 12月26日,國家統計局依據《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目標體系》公布了《綠色發展指標體系考核》結果。有別于“環境質量指數”,綠色發展指數側重于從資源、環境、生態、經濟等方面多維度、多層面地綜合反映生態文明建設總體進展。榜單顯示,16年北京位居綠色發展指數名,福建、浙江、上海、重慶分別排名第二到第五。 受訪專家皆表示,未來,加快國土綠化步伐將成為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方向。 國土綠化行動不斷加速 國家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綠化國土是建設生態文明、維護生態的根本,也是建設美麗中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是要動員全社會資源和要素參與到綠化國土、美化中國的行動中來,為實現建設美麗中國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另一個層面,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也在16年納入到林業發展“十三五”總體規劃之中,并陸續在各地的林業發展規劃中體現。 16年1月10日在長沙召開的林業廳局長會上,討論“十三五”時期我國將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出力爭到年,森林覆蓋率要提高到23.04%,森林蓄積量增加到165億立方米以上,濕地保有量穩定在8億畝,林業自然保護地占國土面積穩定在17%以上,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積1000萬公頃。 同年8月10日,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印發了《造林綠化規劃綱要(16-)》,規定到年森林覆蓋率超過23%,林木綠化率超過29%,森林蓄積量增加到165億立方米以上。 至此,范圍內的大規模國土綠化工作便開始逐步進入快車道,各地的國土綠化行動迅速開展。 16年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率先取得突破,完成京津保生態過渡帶建設6.7萬公頃,高標準實施22年冬奧會賽事核心區綠化工程。河北省完成造林34.8萬公頃,四川省啟動“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完成營造林任務是國家計劃的兩倍。 西藏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也開始提速。17年4月14日,西藏自治區出臺了《關于大力開展植樹造林
推進國土綠化的決定》,要求17年起,全區宜造林地區按“人均5棵樹,無樹戶”等標準每年營造林面積要達到100萬畝以上,到年力爭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12.31%。 記者發現,臨近17年年末,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后,又掀起了一波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熱潮。 17年12月5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發布消息稱,將啟動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的決策部署,北京各區將梳理出4398公頃可實施留白增綠任務的地塊。 兩天后的12月7日,安徽省政府發布消息稱,18年計劃實施營造林730萬畝,其中包括人工造林60萬畝,退化林修復60萬畝,森林撫育550萬畝。 12月日,《青海省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計劃(18-)》正式出臺,確定今后三年每年完成營造林26.7萬公頃(400萬畝),三年累計完成國土綠化80萬公頃(10萬畝),到年,全省森林面積達到538萬公頃(807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7.5%以上。 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廳獲悉,截至17年9月,青海已經完成造林近345萬畝,17年全年有望突破400萬畝,造林規模將是以往的2.5倍。 12月21日,在江西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江西省林業廳廳長閻鋼軍介紹稱,江西省今后全省每年將完成植樹造林任務不少于70萬畝。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谷樹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規模國土綠化工作是建設美麗國土、幸福國土、國土的必然要求,也是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更是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必然要求。從目前各地的行動來看,大規模國土綠化工作會成為今后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主要方向。 森林覆蓋率成新指標 記者統計“十三五”期間國內30個省區市(天津暫無數據)的國土綠化政策后發現,目前森林覆蓋率已經成為各地區落地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一項重要規劃指標。 統計結果顯示,到“十三五”末期的年,規劃森林覆蓋率指標超過60%的省份共有8個,分別是福建、江西、廣西、海南、浙江、廣東、云南和貴州。 而身處內陸地區的新疆與青海兩地受到自然地理條件的限制,森林覆蓋率指標原本便處在較低水平。“十三五”期間,上述兩地的森林覆蓋率規劃指標也是僅有兩個未超過10%的地區。 此外,“十三五”期間,上海將繼續推進林地建設管理,到年實現森林覆蓋率18%。原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錢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上海的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土地資源本身比較緊張,在人口密度高、土地有限的情況下,國土綠化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目前,森林覆蓋率已經成為很多地區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在貴州、河北、山西等省內領導干部考核皆已經實行這一指標。 事實上,各地區制定“十三五”期間森林覆蓋率指標的背后,深層次反映的是當前我國森林資源相對短缺的現實。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夏學民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制定森林覆蓋率指標,對于維護國家生態、建設美麗中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倒逼經濟轉型升級等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同時也是改善我國林業資源相對短缺的迫切現實需求。 國家林業局造林司綠化處處長潘兵在《關于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一些思考》一文中曾這樣描述:與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要求、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中國森林資源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還有很大的距離。 一是森林覆蓋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面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積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7。 二是森林資源不高。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森林蓄積畝均5.99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9%,生態功能好的森林面積只占13%,質量等級好的森林面積只占19%。 三是造林綠化發展不平衡。當前,我國現有宜林地60%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區,立地條件差,水資源短缺,適生樹種少。東部地區“有錢無地”,西部旱地“有地無錢”。 從這個角度來說,或許需要認真思考的是,該如何盡快縮短差距? 夏學民認為,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是動員全社會一切力量,參與全民義務植樹、生態修復、礦山復綠和城市屋頂綠化等,所有人都要承擔起自己的植樹義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