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養護人員介紹,這幾株法桐10年3月下旬栽植時為胸徑厘米的裸根截干苗,栽植穴尺寸為1.2米×1.2米(長×寬),深為1.2米,已經挖到老土,栽植土為砂質壤土,栽植時沒有施肥,深度適宜,和原土痕平齊。栽植后及時澆了三水,此后主要靠自然降水生長,沒有專門再澆過水,也一直沒有施過肥,每年冬季進行涂白處理。筆者注意到,樹穴周圍是花崗巖鋪裝地面,花崗巖地坪塊下面是5厘米厚的150號砼墊層,砼墊層下是3:7灰土。
聽完養護人員的情況介紹,筆者和幾位園林技術人員進行了分析。首先,樹木的質量存在問題。一般來說,為了保證成活率和日后樹勢恢復,胸徑15厘米以上的喬木要帶土球,而這幾株法桐是裸根的,能夠成活已屬萬幸,長勢肯定不如帶土球的苗子好,因為根系受到了損傷。故此,筆者建議,以后再栽植樹木時,胸徑超過15厘米的一定要帶土球,土球的直徑是樹木胸徑的6至8倍,高度為土球直徑的60%。
其次,栽植的時候沒有施肥,也是樹木長勢不佳的重要原因。對樹木進行移栽時,樹體受損,栽植后要長枝長葉,對養分的需求比較大,而此時不施肥,無異于對一個大病之人不進補,對樹勢的恢復肯定是有影響的。正確的做法是,栽植時施用經腐熟發酵的農家肥,肥料要和栽培土充足攪拌。這樣不僅能及時供給樹木生長所需的養分,而且能及時熟化土壤,對樹木根系生長有利。栽植當年的5月中旬,可以再給樹木追施一次尿素,這次肥可以促使樹木長枝長葉,對恢復樹勢有好處,7月下旬追施一次磷鉀肥,利于樹木抽生的枝條木質化,秋末結合澆凍水,要再使用一次農家肥。
第三,三水之后沒有澆水,靠自然降水生長。栽植的樹木,特別是大樹,年必須適量多澆水,因為樹木根系受損,“找水”的能力減弱,此時應當及時供給樹木充足的水分。一般來說,三水后,當年可每月澆一次透水,秋末要澆好封凍水,翌年春季3月初要澆好解凍水,此后每月澆一次透水,第三年后才可以靠自然降水生長,但遇到干旱天氣時,也應及時澆水。
第四,樹木周邊的環境不適宜樹木生長。花崗巖屬于石材,幾乎不透水,透氣效果也很差,可以說,樹木栽植在1.2米×1.2米的樹穴里,好像種在花盆里一樣,而且石材地面的熱輻射對樹體生長也有影響。想要恢復樹勢,必須擴大樹穴,對于胸徑厘米的法桐,特別是周邊用石材硬化地面的樹木,筆者建議樹穴規格不應小于2米×2米,這樣做,可以提高樹穴的受水量,還利于根系呼吸。另外,筆者建議,對類似的法桐大苗進行移栽時,好保留一些小的枝條,或者根據需求保留主枝,盡量不進行截干,保留小枝或者主枝,利于新栽苗子抽生新枝條,對樹勢恢復和樹木生長乃至樹冠成型都有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