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蘭花語 玉蘭花代表著報恩。玉蘭經常在一片綠意盎然中開出大輪的白色花朵,隨著那芳郁的香味令人感受到一股難以言喻的氣質,委實清新可人。因其株禾高大,開花位置較高,迎風搖曳,神采奕奕,宛若天女散花,非常可愛。新詩已舊不堪聞,江南荒館隔秋云。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增君。 二、玉蘭花的傳說 關于玉蘭花的傳說,其中貫穿著中國傳統的民間故事色彩。 故事講的是很久以前在一處深山里住著三個姐妹,大姐叫紅玉蘭,二姐叫白玉蘭,三姐叫黃玉蘭。她們下山游玩卻發現村子里冷水秋煙,一片死寂,三姐妹十分驚異,向村子里的人問訊后得知,原來秦始皇趕山填海,殺死了龍蝦公主,從此,龍王爺跟張家界成了仇家,龍王鎖了鹽庫,不讓張家界人吃鹽,終于導致了瘟疫發生,死了好多人。三姐妹十分同情他們,于是決定幫大家討鹽。 然而這又何等容易?在遭到龍王多次拒絕以后,三姐妹只得從看守鹽倉的蟹將軍入手,用自己釀制的花香迷倒了蟹將軍,趁機將鹽倉鑿穿,把所有的鹽都浸入海水中。村子里的人得救了,三姐妹卻被龍王變作花樹。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她們將那種花樹稱作“玉蘭花”,而她們釀造的花香也變成了她們自己的香味。故事很簡單,也很唯美,卻也反映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對完美的向往。 三、玉蘭花的栽培記述與歷史記載 白玉蘭栽培的歷史很悠久,《大理府志》記述:“五代時,南湖建煙雨樓,樓前玉蘭花潔瑩清麗,與翠柏相掩映,挺出樓外,亦是奇觀。”北京頤和園樂壽堂前有白玉蘭一株,傳為清乾隆時代的遺物,在當時那里栽的玉蘭非此一株,1860年,英法聯軍占領北京,清漪園被毀,這株玉蘭可謂虎口余生,年齡至少300歲了,至今樹體高聳,枝繁葉茂,每年春天,似玉杯的花綴滿枝頭,成為春天游人賞景名點之一。除此以外北京海淀區大覺寺也有一株清乾隆間植的玉蘭。各公園幾乎都有玉蘭。 玉蘭的花瓣,習俗也稱為“玉蘭片”,肥厚鮮嫩可食。吃法是選新鮮花瓣片洗凈,在用面粉、白糖和水調成的面糊中浸過,使之面上帶一層面糊,然后用油煎,則成“玉蘭片”,吃之香脆可口。 和玉蘭近緣的另一種為紫玉蘭,又叫木蘭,又叫辛夷,又叫木筆花。一般為灌木狀,也可成喬木。其花色為紫色,花尚未開時似飽蘸紫紅色顏料的毛筆,支支光直挺秀,宛如筆林,因又名木筆花。《休筆花》中云:“誰信花中原有筆,毫端方欲吐春霞。”其香氣人謂兼有蓮、蘭之香,足見人們體會之深。唐代詩人白居易詩云:“膩如玉脂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從此時時春夢里,應添一樹女郎花。”因此紫玉蘭又名“女郎花”。 也可見紫玉蘭在唐朝時已經人工栽培,今河南大別山,桐柏山區還有野生紫玉蘭;河南南召縣尚有大樹,樹高近加米,胸圍達5.7米。紫玉蘭原產中國。各地還有老樹。 北京頤和園樂壽堂前有紫玉蘭一株,亦為老樹;和那株白玉蘭一樣,也是清乾隆時代的遺物。是劫后余生者。 和白玉蘭近的另一種玉蘭叫荷花玉蘭,也叫洋玉蘭或廣玉蘭。這個種來自美洲。其特點是常綠的喬木,葉厚革質,上面有光澤,下面有銹色黃毛。花生枝頂,與葉同放。花大,白色,其形態結構與白玉蘭花類似,花被片9片,雄蕊多數,雌蕊多數,花托柱狀。果為聚合瞢莢果,熟時開裂,露出鮮紅色種子,那紅色是假種皮之色,甚美麗。此種在中國已歸化,南方各大城市多植為街道樹,也有植于庭園者。在北方不能露地越冬,有盆景。 山玉蘭又是另種,常綠喬木,葉厚革質,橢圓形,長達32厘米,寬達厘米。下面有白粉和疏毛。花大,直徑達多厘米。有芳香,花被片9片,乳白色,肥厚。聚合果圓柱形。 此種分布四川、貴州和云南。昆明西山有的寺廟里有栽培。 天女花為一特殊種,為小喬木,分布在北方,遼寧、河北都分布在東部,如河北省青龍縣老嶺山中即有野生,向南達安徽黃山。黃山夢筆生花一帶的山谷中很多。花白色,有香氣。
|